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

读书

感谢毕老师荐书。

  • 行事过于方刚者,表面上似乎是强者,实际上却是弱者。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,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。所谓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,“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,以其善下。所谓“大柔非柔,至刚无刚。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。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、麻木、圆滑、机诈,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须手段。只有必要时合光同尘,圆滑柔软,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。只有海纳百川,藏污纳垢,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,达到胜利的彼岸。

  • 曾国藩早年是一个典型的愤青。单线思维、 唯我独革、愤世嫉俗、矫激傲岸。做起事来手段 单一、风格强硬、纯刚至猛、一往无前。因此处 处碰壁,动辄得咎。中年以后,曾国藩终于在与 世界的战斗中变得圆融了。然而这种圆融不是他 本性中所有,是靠不屈不挠的精神从一次又一次 跌倒中悟出来的,是从质朴方刚中升发来的。这 是曾国藩和别人的不同之处,所以他的圆融是质 朴刚正为基础的,和世俗的油滑机智境界力量不 可同日而语。历经千折百磨之后,曾国藩的初心 并无任何变化。他的志向仍然是“致君尧舜上, 再使风俗淳”。他不再认为通过雷霆手段,能迅 速达到目的。然而他还是相信通过浸润之功,日 将月就,还是会实现这个理想。他说:“风俗之 厚薄奚自乎?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。”也 就是说,整个社会风气,可以由一两个有权有位 有德之人提倡,就可以由上而下,由此及彼,带 动天下人皆向义向善。“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, 则众人与之赴义;一二人者之心向利,则众人与 之赴利。众人所趋,势之所归,虽有大力,莫之 敢逆。”他的计划是从自己做起,浸润周围,培养出 一批正人君子,占据要津,通过这些人逐渐影响 整个社会风气,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。他在给胡 林翼的信上说:“默察天下大局,万难挽回,待与 公之力所能勉者,引用一班正人,培养几个好官, 以为种子。”因此曾国藩在做官的同时,还花了 大量时间精力用来育人,对自己的属下亲信进行 道德学问方面的培养,用心之深,用力之勤,以 中国历史上无人可比。

  • 左宗棠的优点在于他的清 澈单纯,而缺点也在于他清澈单纯。每个人内心 深处,都潜藏着“自我中心”、“高已卑人”的强 大本能。这种本能,既能促人争强好胜,建功立 业,也能使人自矜自大,甚至嫉贤妒能。因此对 于这种本能,必须如驯服烈马一样,施以一番陶 冶磨炼之功,得其益而去其害,才能最终成为大 贤大能。而左宗棠为人,却善于察人,不善自察。 和曾国藩比起来,他的自省功夫无疑相差太远, 对于心中的自大自矜,他缺乏克化之功。因此, 他的“直”,他的“清澈”,也就把内心深处的“忮 求之意”直接呈现出来。他一生的两大爱好,好 听过头恭维和爱酷评他人,都根源于此。他一生 从来不会拒绝别人的任何一句恭维,也从来不会 放过任何一个挑别人毛病的机会。特别是一遇到 那些才力与自己相当之人,左宗棠就本能地变成 一只好斗的公鸡,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攻击倾 向,开口即骂,专揭其短,无所不至。

左宗棠这个心理很像早年的我啊,想想以前的自己没有左的才气,却一点都不缺左的脾气,那会行事应该挺讨人厌的吧。

Tags: